Hi, Friend 歡迎您! 訪客登入說明 關鍵字: 組態:html
黃勺寧 老師
文章分類
統計資料
文章: 56 篇
回應: 41 篇
分類: 0 輯
隱藏: 0 篇
推薦: 11 次
好友: 0 人
待審: 1 人
訪客: 60507
在線: 6 人
分類:普遍級 未分類
Hits:2511 回應:2 推薦:1
引言:King 2008/06/22 16:58

誰令表演藝術成丐幫?呼籲政府拿出良心!

表演藝術聯盟

表演藝術家絕不是等著要錢的乞丐,事實上是,這個行業已經為台灣社會過度付出,但政府賴帳不付錢(??),任由表演藝術團隊陷入困境而不理。

 

日前媒體報導,前兩廳院主任、現任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接受記者訪問指出:「政府文化投資少得可憐,藝文團體好像『高級乞丐』」。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自諷。

台上光鮮亮麗的表演藝術家,只是觀眾看到的一面。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台灣眾多用十年、二十年練功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下了舞台的真實情形是,有人債務纏身,有人得打零工養活自己。

是的,台灣絕大多數表演藝術團隊,如今只是「活著」而已。因為練舞場火燒,雲門舞集突然成為熱門焦點,許多民眾這才發現,一個享譽世界的國際團隊,竟在這樣的條件下工作!甚至還被查出來,這所雲門僅有的棲身工寮,竟是違建!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說,那是雲門的「天堂」。

違建也罷、天堂也罷,許多人認為,雲門每年領到超過千萬元補助,要在這種地方練舞,是自己的選擇。來算一算,文建會對表演藝術最重要的補助:演藝團隊發展扶植計畫,2007年補助雲門1250萬元,但雲門當年支出總計約一億七千萬元,扶植補助經費不過佔了7%。即使加上其他政府單位的補助或邀請演出費,也不過佔雲門營收的15%。也就是,一億七千萬元中的85%,都必須由雲門自己一塊錢一塊錢募款、一張票一張票推銷,賺回來、攢起來。

眼光稍微移開台灣,以鄰近香港為例,香港城市當代舞團1979年成立,目前年度營運規模約為雲門舞集的二分之一,但近三年該團每年平均獲得港府約港幣12百萬、即台幣近5千萬元補助,而該補助佔城市舞團年度收入的54%;這個比例的數字,是雲門舞集的1.6倍。兩團近三年營運比較如下表。

 

 

香港城市當代舞團

雲門舞集(含一團及二團)

2007

年度收入

87,809,543

192,369,264

政府補助

47,798,563

30,450,000

政府補助所佔比率

54.4%

15.8%

員工人數

NA

91

演出場次

NA

147

2006

年度收入

85,851,805

186,519,208

政府補助

47,347,050

29,015,000

政府補助所佔比率

55.1%

15.6%

員工人數

55

96

演出場次

67

139

2005

年度收入

89,677,270

185,522,540

政府補助

48,282,138

29,363,294

政府補助所佔比率

53.8%

15.8%

員工人數

58

102

演出場次

72

119

**說明

1.        香港城市當代舞團的政府補助來自文康署及其他政府單位; 雲門的政府補助主要來自文建會及國藝會。

2.        資料來源:香港城市當代舞團年度報告、雲門舞集基金會年度報告

並非香港政府獨厚香港城市當代舞團,也絕非雲門志願擴大營運規模至此,2005年台灣和香港幾個著名團隊的比較,可以看出這其中明顯的差異。

表演團體

政府補助佔年度收入比

香港管絃樂團

70%

香港小交響樂團

64%

香港中樂團

83%

香港城市當代舞團

54%

香港話劇社

85%

朱宗慶打擊樂團

22%

台北愛樂合唱團

33%

雲門舞集(1團及2)

16%

屏風表演劇團

11%



朱宗慶打擊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雲門舞集、屏風表演班,這些台灣頂尖團隊,都得靠自己努力存活。只要一場演出票房不如意,當下立刻面臨周轉困境。即使雲門得到這麼多補助和這麼多社會力量支持,還是在虧損邊緣辛苦活著。

表演藝術團隊存在著非營利組織的特性,與一般企業並不相同。天下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忍受長期不賺錢,但全世界大部分表演藝術團隊都是如此。台灣大部分表演藝術都處在長期赤字之下,有些創團人必須教跳舞、教音樂,填補團隊營運虧損;有些團隊靠賣票收入周轉,如果再不幸遇到天災人禍,甚至必須變賣或抵押財產、向地下錢莊借錢。如此朝不保夕,即使對藝術有再強烈的使命感,也難免心力交瘁。藝術家在這種情況下,怎可能有最好的作品誕生?

文建會前年公布的研究指出,表演藝術「產業乘數」為2.027元,也就是,政府對表演藝術投資1元,可以增加總體經濟產值2.027元!這個數值與觀光產業相當。發展觀光產業以振興經濟,已是社會共識;就經濟學理論,投資發展表演藝術產業,與投資發展觀光產業的經濟效果相去不遠。

更重要的是,表演藝術產業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根據財政部資料統計,2005年,台灣表演藝術行業包含音樂、戲劇、舞蹈及技藝演出等,產值約為新台幣19億元;如以票房計算,2005年台灣17歲以上民眾,大約花費28億元買票欣賞各類型演出,包括國內及國外節目。但文建會調查得知,民眾心目中願意為表演藝術付出的價值,總額高達399億元!可見台灣表演藝術產業市場,還有極大的可開發空間。

表演藝術只能「活著」,是因為政府和企業、投資家,沒有真正認清表演藝術的產業價值,造成生態嚴重貧乏。表演藝術家絕不是等著要錢的乞丐,事實上是,這個行業已經為台灣社會過度付出,但政府賴帳不付錢(??),任由表演藝術團隊陷入困境而坐視不理。政府必須拿出良心,讓表演藝術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讓這個虧損還能持續維持的特殊行業還有機會生存發展,這才是國家社會之福。


以上新聞稿內容,歡迎擷取採用。如需進一步資料或深入訪談,請洽表演藝術聯盟,電話:
(02)27007759;或逕洽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
于國華,行動電話:0930924430

. .
回應 1:Susan 2008/06/27 23:59

台灣的藝術表演團體真的很辛苦,我認為之所以很難推展欣賞藝術表演風氣,"教育"應該負大部分責任!因為現在的學校教育只是在培養讀書考試的機器,那些人文的藝術的通通丟到一 邊涼快去!因為與升學無關,考試不會考....,家長則是助長這股歪風的幫兇,而孩子全成了犧牲品。

我很難過的是有此意識者卻無力改變,請由小我做起,讓小蝦米也能對抗大鯨魚,一定要改變!

回應 2:粘豆包 2008/07/04 11:21

大陆何尝不是这样呢?更可悲的是连艺术都沦为了考学的“工具”,如果小孩子有艺术特长,那么入学考试可以加分,可以优先录取,于是,就出现了周末课外班异常火爆的场景,可怜的孩子还不如大人能有个周末能休息。看到那些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艺术就失去了本来的内涵。

1 / 1
Kiss99.Net 版權所有 © 2012  Since 02-Oct.1996
皇潮經略顧問
台灣‧台北市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