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箭頭索引 Kiss99.Net 陪您一起交流成長…
Hi, Friend 歡迎您! 訪客登入說明 關鍵字: 組態:html
統計資料
文章: 1606 篇
回應: 1703 篇
分類: 12 輯
隱藏: 2 篇
推薦: 111 次
好友: 9 人
待審: 0 人
訪客: 6416494
在線: 29 人
分類:普遍級 雅文共賞
Hits:1325 回應:0 推薦:0
引言:ping 2003/11/26 10:31
死生一線間
                    ----杏語心靈世界(www.reangel.com) 2003.12號

  王小姐是一位很典型的上班族,已婚,三十歲,有一個小孩。她的工作狀態正常,做事也頗
為負責,對別人一向很有禮貌,態度和善,但人緣普普通通,也許太安靜了的關係。倘若你是她
的同事,跟她關係不錯,雖然兩人沒有太多話好講,但工作上卻一直搭配的很好。
  有一天,她突然告訴你:再過幾天,她想去自殺。你會怎麼回答她呢?
  請不要思考,憑直覺立刻回答。因為這種場合發生時,對方就是坐在你面前,望著你,等著
你回答。你沒有時間思考。
  把你的答案寫下來,或者在腦中想清楚。

╳ ╳ ╳

倘若你已經做好決定。那不妨看看下面的列表,看看你的反應是屬於哪一類的。

1. 愣在當場,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2. 不理會這句話,然後岔開話題。
3. 勸她不要這麼做,但結結巴巴的,說不出理由來。
4. 勸她不要這麼做,拿她的優點或成功事件來鼓勵她。
5. 勸她不要這麼做,拿一些勵志的故事來鼓勵她。
6. 勸她不要想太多,多出去走走,想一些人生的光明面
7. 勸她考慮小孩的問題,倘若她死了,小孩怎麼辦?
8. 勸她找她的親友多談談,不要這麼快下決定。
9. 勸她不要這麼做,然後問她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10.警告她,告訴她太自私了,叫她如果真的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也不在意別人的關懷,那要死
就去死。

  把你的答案跟上面幾種比較一下,看看你可能會怎麼做,記下題號,然後繼續往下看。

╳ ╳ ╳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自殺患者。他們都是所謂的當事人──他們日復一日地,為了自己的生
存,與自己創傷經驗、現實壓力等問題不斷奮鬥著。每位自殺成功者,都是奮鬥了很多年的當
事人,到最後,因為彈盡援絕,而不得不成為「生命烈士」。
事實上,上面幾個選項,都是當事人告訴我們:當他們表露自殺意願時,其他親友的反應。

  他們聽到這些親友的話語時,也會有一些反應,我把這些反應列在下面,請按照題號閱
讀──倘若你在前面選擇的是第七種答案,那題號為七者就是自殺者的反應。雖然每個人的狀
況都不一樣,過去的結果未必會重演,但你不妨拿來參考一下,當你用上述說法來安慰患者時,
患者所接受到的訊息是怎樣──

1. 「當我告訴她時,她嚇得說不出話來,我想,以後我也不要再去嚇別人了,我不要再說,只
要去做,等我死了,他們很快就會忘記這件事的。」
2. 「我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但我告訴她我想去死時,她卻理都不理我,繼續講她的工作計畫。」
3. 「別人都勸我不要去死,但連他們也找不到什麼讓我活下去的理由。」
4. 「我以前的那些成功,都只是小事情而已,多半是運氣好的結果。我還是廢人一個。死了反而
乾淨。」
5. 「那些故事雖然很精采,但是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現實世界不會有那麼神奇的轉折的。」
6. 「我感覺到很挫敗。大家都勸我不要想太多,但我連這點也做不到,我、我、我就是會想這麼
多!我真的對不起大家!」
7. 「小孩真的很可憐,我死了,他怎麼辦?我想,還是把他一起帶走好了。」
8. 「他們都不了解我,只會鬧轟轟地出一堆主意給我。我的壓力反而更大!」
9. 「我實在很想告訴她我發生什麼事,但是,前一天剛被強暴的事,我真的講不出口!」
10.「他們說的對!我果真是個廢物,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傢伙,還讓別人生氣,死掉算了。你
們為什麼要把我給救活?」

  不必驚訝於你與王小姐認知上的落差。這是非常常見的。你要曉得:不管基於什麼原因,重
大傷害(畢生心血付之一炬)也好、憤怒報復心理也好、找不到生活目標也好,當一個人決定要
毀滅自己時,他的內在價值觀、思考事情的方式,都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變。你熟悉的社會規範、
價值系統(如:追求成功、賺大錢、追求內心寧靜等)、人生哲學,在當事人身上可能都不適用
了。所以你不管怎麼講,你的原意都可能被扭曲。這就是與企圖自殺患者相處時,最困難的地方
之一。
  我們無法否認:當已經發展到強烈自殺動機的時候,你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改變他的認知,
即使專業者,也沒有辦法靠言語辦到這點,此時,強制住院、封閉式病房住院、一對一隨時監
視、藥物治療、甚至電氣痙攣療法是治療的重心。
  但事實上,自殺意念往往不是一來就這麼強烈的──它是慢慢長出來的,就像心理的癌瘤,
一天比一天膨脹,直到蔓延到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這段歷程往往耗時甚久,身旁的人大有機會可
以阻止它的發展。
  很可惜,我們的教育一向忽略這點,所以每次都得等到患者自殺成功後,身旁的人才來扼腕
嘆息,懊惱不已。每次電視上播出某某學生自殺時,父母、老師、同學的反應往往是:「怎麼可
能!他是這麼乖巧!這麼善良!」
要圍堵這個自殺的浪潮,光靠專業人士是不夠的──必須由全部的社會大眾做起,身體力
行──你我對自殺的徵兆越是了解,悲劇就越不會發生。

---
轉載自遠流出版公司「搶救自殺行動」一書。本文已獲著作權人陳俊欽醫師授權自由轉載。
. .
1 / 1
Kiss99.Net 版權所有 © 2012  Since 02-Oct.1996
皇潮經略顧問
台灣‧台北市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