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箭頭索引 Kiss99.Net 陪您一起交流成長…
Hi, Friend 歡迎您! 訪客登入說明 關鍵字: 組態:html
統計資料
文章: 1606 篇
回應: 1703 篇
分類: 12 輯
隱藏: 2 篇
推薦: 111 次
好友: 9 人
待審: 0 人
訪客: 6236474
在線: 9 人
分類:普遍級 嘰哩呱啦
Hits:1338 回應:0 推薦:0
引言:东商 2008/01/03 22:00

管仲是治理大家,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之情,我们今天也称管仲为管子。

管子是非常了不起的,可惜可叹的是我们古人今人对管子的思想继承的太少!历史上对孔孟之道颂扬的多,其实孔孟之道也有其运用的难度,因为孔孟之道的施行对执政者自身的德行有相当高的要求,即所谓的“唯能德者能以宽服民”。所以史上一些德不厚、志不坚者实行起孔孟之道往往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以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这是管子治世之法,更多的体现着尊重民意,因势利导的灵活机变的成分。

管子的成功是有特定条件的。是当时的齐国,为管子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有的放矢的实验场和一个无比宽容的成功外部环境。

研读《管晏列传》,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是管子的至交好友鲍叔牙。鲍叔是位心胸宽广,德行深厚的长者,没有他就不会有管仲的再生,没有他就不会有管仲的辉煌,太史公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太史公的话句句守着一个“理”字,令我等后辈深以为然。

鲍叔对于管子最大的作用就是提供给这个大智慧者不断试错的机会。

早年时,管子和鲍叔合伙做生意,出力少而占大利;管子为鲍叔谋事,不想却是招数毫无用处;管子曾出仕多次,但都不知因为什么而为国君所见逐;和鲍叔一同出征,鲍叔在前面死战,管子却以家有老母为名先行逃走;管子起先扶保公子纠,主子被杀,管子混到了要引颈就戳的地步,最后还是鲍叔救了他。鲍叔把管子推举给齐桓公,自己“以身下之”,让管子做了齐国的宰相,成了齐国的第二号人物。

读了这篇文章不知多少次了,每次我都不止一次地想过,如同管子这样的出人之智,盖世之才,时机未到时也只能是一败再败,一损再损。艰苦的环境可以锻炼人才,但更可以扼杀掉埋没掉更多的人才,要不是鲍叔一次次地给他机会,屡次在关键时刻救管子一把,管子一生真有可能以一个“无耻”小辈身份了此终生,自然他也会“功名不显于天下”了。

不论以古人今人的价值观还是善恶标准,管子早年的一切表现,如财物上占鲍叔的便宜,作战时先行撤退,的确入不了君子之林,但齐国需要的不是这些表面小的失德,使齐国得到大治,管子的大德就体现出来了。《老子》中有“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对此过去东商常找不合适的解释,而《管晏列传》恰好提供了最好的例证。

管子的政策非常灵活实用,政令往往是深入民心,正所谓是“与俗同好恶”。“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不同于史上诸多的王令皇权那样高高在上,用今天的眼光看,管子的政策很可能是关注了百姓的热点难点,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于是管仲得到齐国百姓的衷心拥护。

很早就听说过山东人实在,山东人豪爽,与山东做生意放心。过去这些年,东商去过山东许多次,乘飞机、坐火车,甚至包括自己开车去。东商喜爱从北京开车来往于山东诸个城市之间的感觉,尤其是喜爱这里的风土人情。自姜太公始封于齐国之后,这里就逐渐形成了像大海一样开放博大和厚道宽容的民风。

管子在齐国的一些举措有些相当大胆,即使现在来看甚至都是不可思议的。管子曾在齐国创办了最早的“官妓”场所。目的是为了给齐国聚财,招贤,和获取其他诸侯国的情报。这是当时的其他诸侯国所不可想象的,而齐国老百姓并没有以此从道义上过多地指责过管子。

管子作为齐国的相国,《论语》中说他家有“三归”,“反砧”,这些本应是诸侯国君才有的排场和设施,管子有了就是僭越,太史公说“管仲富拟于公室”,也就是说管子的个人财富,比起一般中小诸侯国国君的家产来一点也不逊色。但是齐人不以为侈,可以见得齐国老百姓真是善良和宽厚到了极点。

管子在齐国成功的后台当属齐桓公无疑,但是在《管晏列传》中齐桓公对于管子的态度却是淡入淡出,几乎没有正面言及。然而,史上有“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的说法,说明齐桓公不计前嫌,唯才是用。桓公与管子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张。桓公原来只是想打蔡国,结果在管子策划下,硬是借着这势头成功地讨伐到了楚国;桓公征山戎只是为了救燕国,而管子由此借机干涉到了燕国内部事务;桓公曾一度想背弃被曹沫要挟时订下的约定,管子却要桓公信守承诺并最终以此赢得了各诸侯国的真心拥戴。

可见,没有了管子,就不会有桓公的霸业;没有了桓公,也就没有了管子治国安邦大略的成功实施。

后人将管仲的语录言论收集起来,编著了《管子》一书,从书中《牧民》、《高山》、《轻重》和《乘马》的篇名,东商能隐隐地感受到管子为政思想的出神入化与不凡境界。周公写过一本名叫《嘉禾》的书,可惜此书早已失传,好在还有《管子》这本书,据说全书有七十六篇尚存,这次看来真的有幸能读上一读了,东商对此充满了期待。

 

                               东商,于北京顺义

                              08年元月2日夜(39214

欢迎来函:bangzyx@yahoo.com.cn

(图:百度网上的管子像)

 

参考内容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译文]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象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 .
1 / 1
Kiss99.Net 版權所有 © 2012  Since 02-Oct.1996
皇潮經略顧問
台灣‧台北市 Taipei Taiwan